欢迎访问c7娱乐官网网页版(中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镇海口海防遗址(招宝山)属于宁波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
镇海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北临杭州湾、长江口、南连闽、粤,为南北转运、补给和海上交通之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自明中叶以来,镇海军民先后经历了抗倭和抗英、抗法、抗日等闻名中外的抗击外敌入侵的自卫战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海防遗址。
明朝中叶,倭寇勾结不法商人,接连不断侵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到处攻城劫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倭寇的骚扰,激起了浙江军民的强烈反抗,明朝政府派重兵征剿倭寇,名将卢镗、俞大猷、戚继光先后驻守镇海,在招宝山上建威远城,并屡与倭寇鏖战于甬江南北,威震海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舟山失陷,镇海成为抗英的前哨阵地,著名的抗英将领葛云飞曾负责镇海的防务,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钦差大臣裕谦莅镇督战,爱国军民同仇敌汽,血战英军,民族气节光昭日月。中法战争时期,法国远东航队司令孤拔率舰队侵犯镇海口,浙江巡抚刘秉漳、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宁绍台道薛福成等亲率大军筑防御敌,守备吴杰亲操大炮炮击法舰,重伤法军司令孤拔,迫使法军败退,使法舰北上骚扰威胁京津的企图遭到破灭。
在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中,我镇海军民数战皆捷,取得重大胜利,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抗日战争中,镇海军民曾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940年7月17日,日本侵略军从镇海城关和现北仑区的小港两翼登陆,镇海爱国军民在招宝山、戚家山等地与日本侵略军激战,击毙、击伤日军400余人,使敌仓皇败退。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土,用自己的血肉,凝聚成不畏强暴、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材一一镇海口海防遗址。
现存镇海日海防遗址共有30多处,主要分布在以招宝山为轴心的2平方公里范围内。在镇海口北面现存的主要海防遗迹有浙江军民抗倭的重要遗迹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烽难、明清碑刻以及后海塘遗址等。其中,后海塘遗址,城塘合一,既能挡住海潮冲击,又能抵御外敌入侵。城塘是用大块石板条石构筑而成的夹层塘,气势宏伟,婉蜒数干米。在镇海口南面,现存的主要海防遗迹有金鸡山顶涂望台、靖远炮台、宏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如此集中的海防遗迹,这在全国是罕见的。它们既是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历史丰碑,同时也记载了外国侵略者的累累罪行。此外,在现存的海防测中,还有各个历史时期军政首脑题词碑记、民族英雄殉难处、侵略军的登陆处以及历次战争留下的各种兵器、各类古籍史料等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化江、余姚江在宁波城区汇合为甬江东流出海,在甬江的出海口,西有招宝山,东为金鸡山,两山虽不甚高,但悬崖削壁,山势峻险,雄伟挺拔,如门以户,形成夹崎之势,这就是著名的“镇海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留下丰富的海防斗争的历史遗迹。它与其他地区的海防遗迹相比,具有范围大、遗迹多、类型广、保存好等明显特点,而且海防遗迹与较为著名的众多自然、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也是我国人民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镇海口海防遗迹”,其范围包括甬江两岸南北部份,这样,将镇海城关的吴杰故居,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钩金圹”──英军登陆处,招宝山威远城、月城、威远城碑刻、安远炮台,北仑区的金鸡山_望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笠山的宏远炮台,小港口的镇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编成一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现将各景点简介如下:
吴杰故居:吴杰(l837-19l0),字吉人,安徽歙县人。中法战争前夕,调任镇海口炮台守备,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l885年3月l日〉,法军进犯浙江镇海。时吴杰在招宝山威远炮台亲发大炮,重创法舰,击伤舰队司令孤拔,法舰不敢再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复领镇海口炮台,三署总兵,一护浙江提督,皆有声望。故居位于城关胜利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为吴杰晚年所居,由台门、前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前厅面阔5间,重檐楼屋,后厅为客厅,面阔3间,设前轩后廊,亦是重檐楼屋,均为硬山顶,保存较为完整。
吴公纪功碑亭:建于民国二十五年(l936年),系镇海士民纪念吴杰诞辰百周年集资建造。四柱歇山顶,亭中立碑,记述吴杰生平和功绩。
泮池──裕谦殉难处:在镇海中学内,1841年10月10日,中法鸦片战争镇海口之役镇海失陷,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l793--l84l,蒙古镶黄旗人),投泮池尽节,为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封疆大吏中唯一亲临战场以身殉国者。
钩金圹──英军登陆处: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l84l年l0月l0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在此登陆,绕道攻招宝山,利用其制高点,轰击隔江相望的金鸡山。招宝、金鸡两山既陷,英军炮轰县城,守军亦溃,镇海逐告陷落。
威远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都督卢镗与海道副使谭纶为抗倭而筑,清道光十三年(l833年)知县郭淳章重修,清朝官兵曾在此抗击过英法侵略军的进犯。
月城:位于招宝山顶北侧的两峰交界处,为威远城前哨阵地。清光绪九年(l883年),欧阳利见任浙江提督时建。
威远城碑刻:置于威远城内,多数为明、清军政要员手迹、题字。其中“保护宝陀寺勒石碑记”,清光绪十五年(l889年),欧阳利见撰并书,记述了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的情形,有重要研究价值。
安远炮台(见右图):建于清光绪十三年(l887年),由同知杜冠英和参将吴杰督造,次年告竣。曾置克鹿卡后膛钢炮一座。
金鸡山_台:与招宝山隔江对峙,为欧阳利见督师御敌处。
靖远炮台:位于小港金鸡山东麓的沙湾头,清光绪六年(l880年)建曾置炮5座,营房5间。
平远炮台:位于小港金鸡山东北方向的山腰部,光绪十二年(l887年)建。
宏远炮台:位于笠山顶上,规模宏大,为镇海口第一道防线。
镇远炮台:始建于光绪六年,同知杜冠英督造。
戚家山营垒:戚家山在甬江南岸沙蟹岭西南角,与金鸡山毗连。光绪七年(1881年),总镇杨春和所建。
招宝山旅游风景区是宁波非常著名的景点,历史有悠久,景区风景秀丽,古寺香火缭绕,登上最高处游客可以看到山海城野美景,是宁比镇海休闲的好去处,值得一来。
招宝山旅游风景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城关招宝山路10号,这里有丰富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招宝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峰,还有浙东门户的美称。
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威远城、安远炮台、吴公纪功碑亭、巾子山、第一山碑、半山亭、揽江台、棋子坪、明清碑碣、宝陀禅寺、观音阁、宝泉池、摩崖石刻、紫竹林、登云坊等。
威远城位于招宝山的山顶位置,是1560年为抵御倭寇扰攘,都督卢镗与海道副使谭纶率军民用条石建成的城堡。
鳌柱塔是镇海的制高点,登上鳌柱塔顶楼可以看到城市美景,在历史上是作为宗教用途建立的。
宝陀寺位于招宝山巅威远城内,每日这里的礼佛者络绎不绝,宝陀寺内常年香火旺盛,是招宝山不可错过的景点。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厅、抗英厅、抗法厅、抗日厅、现代海防厅展厅,主要展示了镇海口四抗史实。
游玩攻略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比较适合游玩,建议游玩三个小时左右,游玩路线推荐:
招宝山百步堤—中峰古道—第一山碑—半山亭—棋子坪亭—威远城—天王殿—明清碑林—宝陀寺—抗日碉堡—红衣大炮—鳌柱塔—观音阁—钩金镂—巾子山—古海塘—望海楼
在不同的季节这边的特产有杨梅、水蜜桃、慈城年糕、宁波草席、茶叶等可以购买,当地特色美食有三丝拌蛏、火踵全鸡、水晶油包、豆沙八宝饭等在游玩时刻尝一尝。
30分钟
宁波招宝山山不大,沿着山路慢慢爬30分钟左右就可以登顶
招宝山是宁波市十大风景游览区之一,是宁波市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也是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地铁2号线招宝山站有4个出口,具体位置如下:
* A口位于招商路与永宁北路交叉口南侧。
* B口位于永宁北路与长安街交叉口东侧。
* C口位于永宁北路与宝山路交叉口南侧。
* D口位于永宁北路与宝山路交叉口西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宁波招宝山大桥位于甬江入海口,沟通镇海、北仑两区,于1995年动工,2001年6月8日建成通车,是规划中我市沿海快速通道的主要桥梁,对北仑港集疏运网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被列为浙江省和宁波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大桥分为主桥、东引桥、西引桥、招宝山隧道等四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工程,全长2482米,总投资达4.69亿元人民币。设计为四跨连续的、独塔双索面不对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日通车能力4万辆。
招宝山大桥
特色
国内首创近距离双孔公路隧道
概况
招宝山大桥工程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有多项技术是国内首创。其主跨258米,是当年国内最大跨度的协作体系独塔斜拉桥;其双孔公路隧道是 “国内首创、国外罕见”的。
招宝山大桥隧道的最大特点是两孔间距特别小,最窄处只有2.98米,且延长达169米。
而按常规,两孔间距离起码在30米以上才算安全。施工单位采用了 “弱爆破、短进尺、勤测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不但安全、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确保了招宝山上文物保护建筑安然无恙,确保招宝山景点的游客安然无恙。
宁波招宝山大桥
好玩
招宝山是宁波十大风景旅游区之一,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